报载即将开始实行登记谢绝手机、电话和传真机传送广告的计划。
意思就是说:您不愿意接受商家通过电话、手机或者传真机送来的广告,就必须去登记。同时还设立三个登记处:
1. 电话
2. 手机短信或彩信
3. 传真
分门别类处理。
初步听来,好像是做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情,实际上,仔细想想,真是荒唐。
这些电话、手机和传真机传来的广告,本来就令人烦恼。只是一向来就无人去好好地管制和处分,所以变本加厉。当然,罪魁祸首当然是电信业者。
我说荒唐,原因是:上述这些设备,都是我们用白花花的银子付给电信业者才能得到的传讯服务。结果,电信业者却利用这个便利来“偷”赚钱,出卖了用户,还图利了电信业者自己。
现在,不要这些“非法”的来电,还要我们自己去登记不要它,真是荒唐。
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倒过来做才对:电话、手机和传真机的用户,谁愿意接收这些广告,应该自己去登记才对!凡是没有登记的用户,一概不准向他们发送广告。
同时应该还要立法:哪个商家没有得到用户的同意就向这些用户发送广告,不管是故意或者误发,首次犯错,应该在两个星期内,赔偿个别用户500新元,再发,赔偿给个别用户1000大元(这不是我独创的方法。我们这里的罚款方式就是如此)。以此类推,看你还敢再继续不停地发吗!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事情,一时不仔细地想想,还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实际上,却是颠倒是非,黑白不分呢!
【事件背景资料】资料来自互联网:
新加坡早报网:
公众今后可以谢绝来电
(2012-03-20)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计划推出“谢绝来电”登记处,并已完成两轮的公众咨询活动。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当局计划设置“电话”、“手机短信或彩信”,以及“传真”三个登记处,所有新加坡的手机、住家或商用电话号码都可向不同登记处注册,从此不再接到那类的干扰。
李蕙心 报道
hueyshin@sph.com.sg
不想接到莫名其妙的促销电话、短信或者彩信的人,下来可以灵活地选择向某一种联络方式说“不”,因为拟议中的“谢绝来电”登记处将分成三个,让电话用户选择谢绝哪一种服务。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计划推出“谢绝来电”登记处(Do-Not-Call Registry),并已完成两轮的公众咨询活动。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当局计划设置“电话”、“手机短信或彩信”,以及“传真”三个登记处,所有新加坡的手机、住家或商用电话号码都可向不同登记处注册,从此不再接到那类的干扰。
想要通过电话推销产品的商家或个人,则必须把掌握的电话号码清单交给谢绝来电登记处过滤,每月至少一次。除非事先取得消费者同意,否则就得按照过滤后的电话号码清单联系消费者。
当局受询时表示,设置三个登记处是为了让人们灵活选择只接收短信或彩信,不接行销电话,或者只接电话,不接受传真等等。
那些只采用一种或两种推销管道的行销公司,只需把电话号码清单交给相关的登记处过滤就行了。至于三个登记处是否使用同一条热线号码,当局会在相关法令颁布后才决定。
法令也将列明,无论是商业公司、慈善机构、政党或公共部门,一旦拨打或发出含有推销产品内容的电话、短信或传真,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非商业性质的内容,如募款、竞选宣传、市场调查或推广政府计划,目前不受管制。
过世者个人资料
10年内不准外泄
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资料,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去年展开了两次的咨询活动,收到了265份反馈,并在另一项快速调查中收集了1400项建议。采纳了公众多项建议后,当局昨天公布了个人资料保护法案(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Bill)的细节,并展开最后一轮公众咨询活动。有关法案将在今年第三季提呈给国会通过。
这个法案分成两大部分,除了全国“谢绝来电”登记处(National Do-Not-Call Registry),还有资料保护法(Data Protection Law)
在资料保护法方面,当局首次把过世者的资料包含在受保护的范围,以保护逝世者家属的利益。
在法案中,如果逝世者生前没有表明同意公开个人资料,拥有这些资料的公司或个人,在他死后的10年内,不得把他的资料转交给别人,还要确保资料不外泄。
这些公司或个人只需对公开和外泄资料负法律责任,不受其他索取、使用和处理个人资料条例的限制。
另外,法案给“个人资料”一个更明确的定义。不论是真实或虚假,只要是能辨认出个人身份的信息,如名字、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照片和电话号码,都是受管制的“个人资料”。
法案一旦通过,公司向人们索取个人资料前必须讲明用途,并取得对方同意。公司不得把资料用于其它用途或转发给他人,除非当事人同意。
此外,所有私人企业和机构都必须遵守法令,即使是小公司也不例外。政府部门则因为已有一套与个人资料保护法相似的资料保护机制,不受新法令管制。
政府部门和机构之间也往往需要交换信息,比方说,国内税务局需要把公民的收入资料转交公积金局,以发放就业入息补助金或消费税补助券,因此个人资料保护法不适用于政府部门。
法案也划定不受管制范围,这包括涉及国家利益、商用联系、新闻采访活动等的个人资料。资料保护法案若在国会通过,颁布为新法令后,业者有18个月的过渡期调整运作程序。
第三轮公众咨询活动昨天开始,直到4月30日为止。公众可到新闻、通讯及艺术部的网站www.mica.gov.sg/dpbillconsultation查看法案详情并提供意见。
“谢绝来电”加强大众安宁
(2012-03-21)
社论
2012年3月21日
现代的资讯社会带给人们很大的资讯便利,也给人们造成许多不便和烦恼。很多人几乎每天都收到不少的电话或是手机短信,当一个人在开会或是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接到这些资讯网上的“不速之客”的干扰,确是不胜其烦。公众对这方面的投诉,已有一段时间,但情形反见变本加厉。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对此早有所关注,但要制止这种现象的恶化,保护社会大众的安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其中所牵涉到的问题很复杂,当局无法通过“一刀切”的做法解决或是缓和问题。
在经过两轮的公众咨询活动之后,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计划推出“谢绝来电”登记处,分别设置“电话”、“手机短信或彩信”和“传真”三个登记处,加强当局对电话和短信行销的管制,手机和电话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向这三个登记处注册,对他们不想接到的行销广告“谢绝”干扰。
在这个新的机制下,利用电话、手机短信或是传真促销产品或是服务的个人或是商家必须把掌握的电话号码清单交给“谢绝来电”登记处过滤,名单每月进行一次更新,他们不能干扰已“登记”过的电话、手机和传真用户。有关法令也将列明,电话或是短信行销的内容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言过其实的夸张行销是电话和手机行销的一个特点,这也是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房屋经纪常会在手机短信中自称自己为某某处的行销之王。当局将来要如何对违法条例的任何商家或是个人实行处罚,各行业本身的意见值得参考。
各个行业接下来应该更认真地研究如何制定游戏规则,确保同业者之间的竞争不会造成公众的不便,或影响公众的隐私。例如房地产业的竞争一向非常激烈,尤其是在市场火热的时候,经纪争取顾客手法花招百出,对潜在客户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攻势更是排山倒海,让许多公众应接不暇,公众对此现象早有不满。房地产代理理事会(CEA)去年中曾颁布了两项新的执业指导原则,其中一条涉及广告道德问题,另一条有关房地产买卖和租赁合约的规范,除此之外,更规定房屋中介不能在晚上10时过后用电话或是手机短信作促销而干扰到公众的作息。这项管制从去年8月1日起生效,房屋经纪的手机短信促销是否有所收敛,还很难评估。
据业内人士的反映,手机短信广告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负责处理,短信在深夜发出是电脑系统的设置所致。电话行销引起的负面效应已是房地产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其间也存在“灰色地带”,似乎超越CEA所能管制的范围。
个别经纪通过第三方的资料库营销公司获得潜在客户的联络号码,然后自己再聘用电话行销员拨电联络,所以公众常会接到来自相同公司或是代理但却不同来电者的电话,让人防不胜防。资料库营销公司也会把资料卖给不同的人,使得任何管制变成治标不治本。其实,房屋行销现状也出现于其他不同行业,银行业也大致如此。
银行同业之间争取各项融资贷款和信用卡客户,不下于房屋代理的竞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银行业的另一特点是,有时客户只是申请某项服务,如申请信用卡,此后就会频频接到银行推销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电话。
又如酒店业招徕会员只通过电话,甚至不愿通过电邮的形式如同高压手段,不让潜在客户有更多考虑的机会。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除了向公众咨询收集意见之外,也应该与依赖电话和短信促销的各行业商讨对策,只有各行业本身才能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电话和短信促销的性质本来就非犯法,因此其间难免存在灰色地带,行业本身的自律也就变得很重要。在电话和短信行销泛滥的今天,社会大众因不胜其烦的反弹对各行各业是个及时的提醒。
XINMSN:
政府拟议推出的“谢绝来电登记处”获得公众的大力支持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计划推出的“谢绝来电”登记处,获得公众的大力支持。
当局上个月13号到这个月25号期间,展开公共咨询活动,收集公众对拟议中的保护消费者资料法令的建议。当局共收到大约850个反馈,绝大多数表示支持设立“谢绝来电”登记处。
根据拟议中的条例,公众在这个平台上,免费登记电话号码后,商家就不能拨打促销电话,或发送促销简讯和传真给他们。此外,商家必须使用可追查和显示来电的电话号码。他们也必须定期检查所要发出促销信息的电话号码,是否已在这个平台登记。
不过,如果商家获得顾客的明确指示,表示愿意收取公司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促销信息,即使是有关顾客已经向登记处登记电话,商家还是能向他们发出促销信息。
第二轮的公共咨询即日起展开。公众可以在下个月28号之前,就设立“谢绝来电”登记处提出意见和建议。网址是www.mica.gov.sg/DNCconsultation。